第588章 李治的热情(第2页)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在李恪看来,川蜀的路可不那么容易打通,按大唐的战略,应该先在长江中游修一条路才对,那样就可以把江南的产业沿长江上行,引到长江中游了。
修川蜀的道路,投资巨大,而且难度极高。川蜀物产丰富是不假,可在长安看来,能用的上的也只有粮食了。
从江南运粮,经运河到洛阳,然后装车北上,几天就能到长安,这不比从川蜀运粮便捷的多?
“你主持修建长江上第一座大桥,作为皇兄,自当是全力支持,这点就休要再提了!”
客气了一句,李恪端起酒杯陪李治喝了一杯问道:“不知这川蜀的道路是入川还是过江?”
入川倒是简单,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之上拓宽,铺上水泥就可以了。
可是李治提到修川蜀的道路,想来是已经过了李世民那一关了。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只为了拓宽道路?李世民应该还不会干这种傻事!
原先李恪是不敢有这种想法的,可是李治现在已经能在长江上架桥了,而且那大桥明年就要开通了,李恪的想法也就多了。
如果能在川蜀之地架上一座长江大桥,那对川蜀来说可是难得的好事。
川蜀之地物产不可谓不丰富,但是换不成钱。从长江运输,中游有三峡险地,风险太大。翻秦岭运输,崇山峻岭,根本运不出多少东西,来回一趟全消耗在路上,根本换不成钱。
往南就更不用说了,全是蛮夷之地,好东西运过去,他们也没钱买,他们比川蜀还要穷上几倍!
如果这条道路修通了,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川蜀的物产运到长安,打包往西域互市也行,往东域北域也一样可以,最起码算是给川蜀开了一条生财之道。
如果这条路向南修,那就更好了。道路修通,就表明南部要开。既然要开,川蜀的商机就来了。提前预判,提前下手,用心经营几年,川蜀之地就能成为整个西南的中心。
李恪的话一出,李治也不得不佩服李恪,这眼光可比李泰毒辣的多了!
“既然修通川蜀的道路,过江是必然的。只是资金有限,民部很难拿出那么多钱,因此小弟我特来向皇兄寻求支援了!”
李世民有修这条路的意思,可是并没有明着表态,李治也只能点到为止。
修这条路,唯一的障碍就是资金。只要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,不用民部出钱,朝中就没有一个人反对。
李治的话说的这么明白了,李恪也知道该掏钱了。只是这钱掏多少?李恪还是有些为难的。
倾尽全力?就算把吴王府卖了,估计也不够修一座大桥的。
李恪有钱,可个人那点钱在国家工程面前那是完全不够看的。在李恪看来,这条路必须要修,哪怕是把吴王府卖了也要修!可是那么大笔资金,全靠他自己出也是不可能的。
“两年之内,皇兄这边最多可以筹集五十万贯。可是这点钱对于修路,有点杯水车薪了,还要想些别的办法筹钱才行啊!”
两年筹集五十万贯,这已经是李恪的毛收入了。留下内帑给的例钱作为日常开销,这笔钱已经是李恪的极限了,弄不好还要卖些产业。
五十万贯听起来很多,只是李治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。想要朝廷立项,前期的资金必须到位才行。
在李治看来,翻越秦岭的道路最费功夫,动用十到二十万人工,南北两路加中间两路,四路再分成几十小段一起开工,用半年的时间能把这条路修好就算不错了。
这么多人,一天的工资就要大几千贯。再加上工具、材料和炸药的费用,光是打穿秦岭最少也要一百多万贯的资金。
入川之后道路就修的快了,整个川渝之地的工程几十万贯就能搞定,当然,那是不包括长江大桥的。如果再加上大桥,那费用并不比打通秦岭低!
只要这两段修通了,入贵州就有矿了,全力开矿,应该就不会再为钱愁了。一路修到交趾,全靠开矿就能支撑。
“皇兄,听说川渝之地盛产金丝楠木。这东西在长安洛阳可是值钱,如果运到西域互市,那价值就更高了!”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